1、什么是三方协议?
1.“三方协议”或者“就业协议书”的全名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2. 所谓的三方,包含毕业生、用人单位、毕业生所在学校三方。三方协议一式三份,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各持一份。
3.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收获业意向后签署三方协议,学校据此为毕业生进行派遣,并依据协议书的内容开具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同时转递学生档案,进而统计毕业生的就业率。
4. 每位毕业生各拥有唯一编号协议书,实行编号管理。
5. 三方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同意后自行终止。随后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必须要注意:
1、是不是有自动解约条约。不少三方协议还特意注明,假如考生考上公务员、研究生等状况,三方协议自动失效,这类解约条约需要考生注意。
2、是不是有解约赔偿金。同时需要注意解约金的条约,假如解约金过高,一旦考上公务员还需要掏一笔不菲的解约金,在签三方协议前必须要想了解。
同时,三方协议是可以约定违约金的,但一般违约金不能超越5000元,且约定违约金有其基本的原则是:
一是违约金的数额应考虑双方当事人的承受能力;
二是约定违约金时双方要对等。
假如你觉得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的违约金偏高,可以需要酌情下调。
2、三方协议是劳动合同吗?
三方协议≠正式劳动合同,三方协议书只不过三方签订的就业意向,不是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对劳动关系没约束力,只有毕业生到单位报到,并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或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毕业生才能和用人单位形成正式的劳动关系。假如没签劳动合同,或者签了将来试用期未通过,那也没正式形成劳动关系。
3、签了三方协议还算应届生吗?
算。三方协议签了还是应届生。三方协议书只不过三方(毕业生、用人单位、毕业生所在学校)签订的就业意向,不是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只须在劳动期内没签订劳动合同,仍然算是应届生身份。
PS:公考招录中的“应届生”包含两种,一是当年应届毕业生(本年度毕业的),二是择业期应届毕业生(2年择业期内,没签订劳动合同,没缴纳过社保、户口、档案等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人才市场的)假如招考通知中标明“应届毕业生”,两种应届生都可考试报名;但假如标明“2024届应届毕业生”,那即便2023届毕业的没缴纳社保和签订劳动合同,也无报名条件。
4、三方协议需要签吗?
不是。譬如考研的同学凭着录取公告书就能不签,没找到心仪的企业,也是有权利不签订三方协议的。
5、学校催着签三方协议如何解决?
三方是不是需要签订完全视同学状况而定,校方没权利由于不签三方协议就不给同学下发毕业证,这个过程中要和辅导员耐心交流,实在行不通就找有关部门帮助。
6、签订三方协议后,有什么风险?
(1)涉及违约赔偿款
签订三方协议是三方签订的就业意向,为保障各方权益,一般会在签订时约定违约金额,假如解约,部分公司单位就会需要赔付解约费。
(2)改派手续繁琐
考上公务员或编制单位后需要去改派,学校会跟你要外贸原单位解约函、新单位接收函。假如赶上暑假,办理这类手续的困难程度和所需时间较多,也会致使新单位接收获问题。
(3)涉及诚信,影响政审
不少应届同学为应对学校的考核管理,选择托关系伪造或乱签三方协议,风险非常大。假如在公务员的政审环节被发现造假行为,或许会影响政审。
7、三方协议会干扰考公考编吗?
影响不大。一般三方协议上会写明“考上公务员、研究生,三方协议自动失效”。而且在择业期内(2年)未落实工作单位,未缴纳社保的,可以按应届生身份进行考试报名。
签三方协议不影响应届毕业生身份,对考公考编也没太大影响,各位筹备考公考编的在读/应届毕业生们,安心备考吧!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得最新开课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