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国考网!提供2025年全国公务员考试时间、成绩查询、报名时间、报名入口、报考条件、职位表、考试公告、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历年真题、分数线查询等公考资讯。

国考网

2023年福建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考试概要

2023-01-06   来源:国考网"    点击:590   

 2023年福建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考试概要已公布,计划录用4460名公务员(含参公职员)。报名日期:2023年1月9日9:00至1月13日17:00(点击查询报名网址)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考试报名公安系统执法勤务类职
2023年福建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考试概要已公布,计划录用4460名公务员(含参公职员)。报名日期:2023年1月9日9:00至1月13日17:00(点击查询报名网址)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考试报名公安系统执法勤务类职位的,须参加《公安入门知识》考试。需要加试其他专业科目的,具体安排及成绩计算规则由招录单位在福建考录网上另行公告。本次考试不指定复习教程,公共科目考试前可参考2023年福建公务员考试通用课程复习。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2月25日,专业科目笔试时间为2月26日。福建公务员考试网现将它公布如下:

说明:2023年福建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大纲,官方网站没发布。查询招录公告及历年省考考试试题,笔试公共科目与考查题型与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差不大,因此,想看公共科目笔试大纲考生可以参考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大纲。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概要

为便于考试报名者充分知道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特拟定本大纲。

1、笔试内容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主要测查从事公务职员作应当拥有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尤其是用习近平新年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公共科目笔试全部使用闭卷考试的方法。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考试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为主观性考试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100分。

2、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含知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目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剖析等部分。

(一)知识判断。主要测查考试报名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应知应会的入门知识与运用这类常识进行剖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例题1:进步需要是科学进步,需要坚定不移贯彻革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进步理念。下列与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革新进步重视的是解决进步动力问题

②协调进步重视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③绿色进步重视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④开放进步重视的是解决进步内外联动问题

⑤共享进步重视的是解决进步不平衡问题

A.1B.2

C.3D.4

(答案:C。革新进步重视的是解决进步动力问题;协调进步重视的是解决进步不平衡问题;绿色进步重视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进步重视的是解决进步内外联动问题;共享进步重视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对比可知,语句②和语句⑤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C。)

例题2: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以下七一勋章获得者与其先进事迹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A.张桂梅坚持志愿服务十余载 群众心中的活雷锋

B.王兰花点亮贫困山区女生梦想的校长母亲

C.孙景坤公而忘私 永葆革命本色的战斗功臣

D.李宏塔为国护海寸步不让 带领群众一同致富

(答案:C。部分七一勋章获得者的先进事迹分别是:王兰花坚持志愿服务十余载 群众心中的活雷锋,张桂梅点亮贫困山区女生梦想的校长母亲,孙景坤公而忘私 永葆革命本色的战斗功臣,李宏塔共产党人革命传统 优良家风的传承人。因此,正确答案为C。)

例题3:下列毛泽东诗词与创作背景对应正确的是: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1949年解放南京

B.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

C.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1948年淮海战役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930年首次反围剿

(答案:A。A选项,源于《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毛泽东得知捷报后,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用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表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故A正确。B选项,源于《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1927年十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1965年5月,毛泽东又重上井冈山,写下这首词。故B错误。C选项,源于《西江月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在起义后几天写下了这首词。故C错误。D选项,源于《七律长征》。该诗作于1935年十月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马上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长征是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的。故D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A。)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考试报名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考虑和交流、飞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含依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要紧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汇、语句的意思;概括总结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不是一致;依据上下文内容合理判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例题1:环境保护主义是一种信念,是一种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强烈愿望。要达成这一愿望,就需要树立一种自然一同体的意识,马上人类在一同体中的征服者角色,变为这一一同体中的普通一员。它暗含着对每一个成员的尊敬,也包含对这个一同体本身的尊敬。只有树立了如此的一种道德意识,大家才大概在运用其在这一一同体中的权利时,感到所负有些对这个一同体的义务。这不只依靠对自然本质的科学理解,也依靠在知道基础上打造起的对自然的感情。

文段最后一句话中的这指的是:

A.自然一同体意识的树立

B.对自然一同体的义务

C.热爱自然的感情

D.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愿望

(答案:A。首句指出环境保护主义是一种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强烈愿望,次句说明要达成这一愿望,就需要树立一种自然一同体的意识,第三句说明只有树立了如此的一种道德意识的要紧意义,最后归结到这不只依靠,也依靠,即达成这种意识的条件。因此,可知这指的是自然一同体意识的树立,正确答案为A。)

例题2:早在先秦时期,国内就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步的经历。此后,无论什么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诩中华正统;对峙如宋辽夏金,都被叫做桃花石;统一如秦汉、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一同铸就的历史。今天,大家达成中国梦,就要紧紧依赖各族人民的力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大家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一同书写的

B.大家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一同发展的

C.大家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一同创造的

D.大家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一同培育的

(答案:A。这段文字从中华民族历史进步的角度,说明国内各民族人民一同书写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首句介绍先秦时期开启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步的经历,次句以此后,无论什么民族入主中原,都以作为统摄,然后列举分立、对峙、统一等不一样的历史格局下,各王朝的具体表现,论证此前看法。最后归结至今,大家达成中国梦,就要紧紧依赖各族人民的力量这一认识。因此,这段文字意在说明大家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一同书写的,正确答案为A。)

例题3:中国道路的成功开创不只创造了中国奇迹,而且创造了中国经验。中国经验无疑是中国智慧的结晶,具备鲜明的______。但,中国经验作为中国道路的积极成就,也是在遵循历史进步和现代化发展趋势、吸收世界进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进行探索的要紧产物,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因而又具备肯定的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适合的一项是:

A.地域性 国际性 B.实践性 理论性

C.先进性 革新性 D.特殊性 常见性

(答案:D。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中国经验既具备中国特点,又反映了一般规律。第一空,中国经验是在开创中国道路的实践中获得的,所以具备实践性特殊性。地域性先进性与前文语境不符,故不选。第二空,中国经验吸收了世界进步的经验教训,又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所以具备国际性常见性与革新性,其中常见性最为适合。此处并没强调理论性,故不选。综上,应填入特殊性常见性,正确答案为D。)

例题4:准确、权威的信息不准时传播,不真实、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进步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看法就会肆虐______。这方面,主流媒体守土有责,更要守土尽责,准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看法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______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主流媒体要敢于引导、擅长疏导,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一点都不可以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适合的一项是:

A.蔓延 守护 犹豫

B.扩散 占据 退缩

C.泛滥 学会 含糊

D.滋生 控制 迟疑

(答案:C。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主流媒体在宣传时应发挥有哪些用途。依据语意,第一空所填动词的主语是消极、错误的言论看法,蔓延扩散泛滥适合;滋买卖为发生、引起,不适合。第二空所填动词的宾语是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填入占据学会控制适合,表达主动性强;守护强调已有主动权,保护其不被夺走,不符语意,不适合。第三空指对待原则问题的态度,与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相对,犹豫迟疑含糊适合,退缩不适合。综上,应填入泛滥学会含糊。因此,正确答案为C。)

(三)数目关系。主要测查考试报名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目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剖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用题型有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种。

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需要考试报名者注意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比较合适、最适当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
1 2 4 8 16 ( )

A.16B.24 C.32 D.36

(答案:C。原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后一项是前一项的2倍,故正确答案为C。)

数学运算:每道题给出一个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目关系的一段文字,需要考试报名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并借助其他基本数学常识计算或推出结果。

例题1:某单位的会议室有5排共40个座位,每排座位数相同。小张和小李随机入座,则他们坐在同一排的概率:

A.不高于15% B.高于15%但低于20%

C.正好为20% D.高于20%

(答案:B。依据题意可知,小张随机选一个地方就坐,那样小李可以选择的地方为39个,因此总状况数=4039。要让他们恰好坐在同一排,应先从5排中选一排,再从这一排中选2个座位,符合条件的状况数=587,概率约为7/39=17.9%。因此,正确答案为B。)

例题2:甲、乙、丙、丁、戊5名职工参加党史常识测验,每个人得分均不相同。甲和乙的平均分比丙多2分,丁和戊的平均分比丁多5分,甲、乙的平均分比丙、丁、戊的平均分多3分。问丙、丁、戊三人得分的排序为:

A.丙丁戊 B.丙戊丁

C.丁丙戊 D.戊丙丁

(答案:D。假设丙得分为x,则甲+乙=2x+4,(甲+乙)/2=(丙+丁+戊)/3+3,则丁+戊=2x-3;戊-丁=10,则戊=x+3.5,丁=x-6.5。因此,正确答案为D。)

(四)判断推理。主要测查考试报名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剖析推理能力,主要涉及对图形、语词定义、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总结等。常用题型有图形推理、概念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种。

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图库形,需要考试报名者通过察看剖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1: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一同特点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023年福建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考试概要

A.①②⑥,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⑥

C.①④⑤,②③⑥ D.①④⑥,②③⑤

(答案:A。题干中每一个图形中都有多个封闭图形和线段,考虑二者之间的地方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A。)

例题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比较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肯定的规律性:


2023年福建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考试概要

(答案:B。所有图形均为轴对称图形,从对称轴的变化来看,有两个规律:一是对称轴地方,第一个图形对称轴是垂直状况,之后图形的对称轴依次顺时针旋转45度,按此规律,问号处图形的对称轴地方应在从左下到右上的地方;二是对称轴是不是和图形内的一条线重合,第一个图形对称轴与图形内的一条线重合,第二则不重合,第三个重合,按此规律,问号处图形的对称轴应和图形内的线不重合。因此,正确答案为B。)

概念判断:每道题先对有关定义进行概念,然后分别列出四种状况,需要考试报名者严格依据概念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概念的答案。

例题1:按调查范围来看,可将调分数查询为全方位调查和非全方位调查。全方位调查指的是肯定范围内的状况普查;非全方位调查是指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状况调查,又可分为:依据随机原则选择样本的抽样调查和有意识选取若干样本进行的典型调查。

依据上述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某市婴幼儿园所有儿童进行口腔卫生检查,这是非全方位调查

B.对全国招生规模较大的前30所医学院校进行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这是典型调查

C.对省内1~3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间的调查,这是非全方位调查

D.对某市中考数学成绩最好的几所学校进行调查,总结有关经验,这是抽样调查

(答案:B。依据题干,全方位调查的概念要素是:肯定范围内的普查;非全方位调查的概念要素是:在总体中抽取部分对象;依据选择样本的方法又分为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A选项体现了肯定范围内的普查,是全方位调查,叙述错误;B选项符合典型调查,叙述正确;C选项体现了肯定范围内的普查,是全方位调查,叙述错误;D选项是典型调查,叙述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B。)

例题2:物候现象是生物伴随气候一年四季的周期性变化而发生的相应季节性变化的现象。影响物候现象的原因主要包含海拔的差异、经度的差异、纬度的差异和时间的差异。

下列诗句反映的物候现象遭到海拔差异影响的是: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人间4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案:B。A选项提到了春季江水呈碧蓝色,是因为春天温度升高,江水内藻类很多繁殖,反映了物候与季节有关系;B选项提到了4月份时山地与平原区域花期不一样的问题,反映了物候与地势高低有关系;C选项只陈述了物候现象,没反映出影响原因;D选项描述了玉门关外春风不度、不生杨柳的景象,这是经度差异引起的物候现象。因此,正确答案为B。)

类比推理:给出一组有关的词,需要通过察看剖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一样的词。

例题1:设计︰发放︰问卷

A.复制︰修改︰文字B.预习︰复习︰考试

C.播放︰快进︰磁带 D.拟定︰实行︰政策

(答案:D。设计和发放是问卷推行过程中势必历程的两个步骤,顺序是先设计,后发放。D选项,拟定实行是政策实行过程中势必历程的两个步骤,并且拟定在前,实行在后,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A、B、C选项中的词汇不拥有题干中的逻辑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D。)

例题2:自然声源 对于()等于()对于 煤炭

A.人工声源;植物遗骸B.燕语莺声;矿石燃料

C.传播介质;社区供暖D.物体振动;地质风险

(答案:B。A选项自然声源和人工声源是并列关系,煤炭由植物遗骸形成,逻辑关系不同;B选项自然声源和燕语莺声是包括关系,矿石燃料和煤炭是包括关系,逻辑关系相符;C选项自然声源需要传播介质,但社区供暖未必需要煤炭,逻辑关系不同;D选项自然声起因物体振动引起,与煤炭和地质风险的逻辑关系不同。因此,正确答案为B。)

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需要考试报名者依据这段陈述,运用肯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

例题1:所有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不然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假如长期自我封闭,势必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进步的本质需要。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维持旺盛生命活力。

由此可以推出:

A.一种文明假如没长期自我封闭,就不会走向衰落

B.一种文明假如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就能维持旺盛生命活力

C.一种文明假如没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就不可以维持旺盛生命活力

D.一种文明假如没维持旺盛生命活力,它就没同其他文明取长补短

(答案:C。A选项将题干中的条件前后件均加否定,不可以推出;B选项将题干中的只有才转换为假如就,不可以推出;C选项是对题干最后一句话的同义表述,可以推出;D选项将题干最后一句话的前后件对调,不可以推出。因此,正确答案为C。)

例题2: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察看了近300名2~4年级儿童在一个学年中的课堂参与度。参与度是依据上课过程中的专心行为和分心行为衡量的,前者指的是回答问题、举手发言或参与讨论等,后者指闲聊等行为。实验中,一半学生站立在高课桌前听课,另一半则坐着听课。结果发现:站立听课的学生比坐着的学生愈加专注。

以下哪项假如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长期坐着听课会增加身体对脊柱的重压,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B.即便是站立听课,也有个别学生会来回走动,影响课堂秩序,让别人分心

C.很多性格活泼的学生更喜欢站立听课,专注力更好,而内向的学生则想坐着听课,感觉更利于提升注意力

D.站立需要大脑平衡身体、控制轻微肌肉缩短,这类适度的重压会使人的注意力愈加集中

(答案:D。结论是站立听课的学生比坐着的学生愈加专注。A项说明坐着听讲不利于健康,没提到专注力,与结论无关;B项说站立听课会来回走动,影响别人听讲,对结论有一定量的质疑;C项说性格活泼的孩子想站立听课,而内向的喜欢坐着听课,与结论无关;D项说为何站立听课能带来专注力的提高,说明了原理,支持了结论。因此,正确答案为D。)

(五)资料剖析。主要测查考试报名者对文字、数字、图表等统计性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剖析加工能力。

例题:

2020年H省秋粮平均生产本钱及同比增速

单位:元/亩(本钱)、%(增速)


2023年福建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考试概要

2020年,H省秋粮玉米和稻谷的市场平均买卖价格分别为2.34元/公斤和2.74元/公斤,分别比上年上涨28.6%和8.7%。按此价格测算,2020年全省农户种植玉米、稻谷扣除本钱前的产值分别为957.1元/亩、1520.7元/亩,分别比上年增长33.4%、8.9%。

(1)2019年,H省秋粮稻谷的平均生产本钱约为多少元/亩?

A.548B.533

C.439D.450

(答案:A。)

(2)将2020年H省秋粮机耕、机播、机收、排灌本钱按同比增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以下正确的是:

A.机耕、机播、机收、排灌

B.机收、排灌、机耕、机播

C.机耕、机播、排灌、机收

D.机收、排灌、机播、机耕

(答案:A。)

(3)2020年,H省秋粮玉米和稻谷的亩产与上年相比:

A.仅稻谷亩产高于上年水平

B.仅玉米亩产高于上年水平

C.两者亩产均低于上年水平

D.两者亩产均高于上年水平

(答案:D。)

(4)如种植收益=产值?生产本钱,则2020年H省秋粮稻谷平均每亩的种植收益约是玉米的多少倍?

A.0.5B.0.7

C.1.6D.1.9

(答案:D。)

(5)2020年,H省农民老王在承包地中种植秋粮玉米,按全省平均生产本钱估算,他在种子和农药上需要花费2000元。如亦按全省平均生产本钱估算,他需要花费的人工本钱在以下什么范围内?

A.不到2000元 B.2000~2500元之间

C.2500~3000元之间 D.超越3000元

(答案:C。)

3、申论

申论试题由需要注意的地方、给定资料和作答需要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根据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和行政执法类职位,分别命制考试试题。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考试报名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剖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全方位把握给定资料的有关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意思,准确提炼事实所包括的看法,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剖析能力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看法或问题进行剖析和总结,多角度地考虑资料内容,作出适当的判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准确理解把握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或方法。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法,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看法。

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考试报名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实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可以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看法、事实作出适合的讲解。

贯彻实行能力可以准确理解工作目的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依据客观实质状况,准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的手段或方法。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看法进行准确适当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考试报名者的阅读理解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准确理解总结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对所涉及的看法和事实进行适合的讲解,并作出适当的判断。

依法办事能力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综合运用适合好办法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达成目的。

公共服务能力可以全方位准确知道公众需要和愿望,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看法进行准确适当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4、作答需要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考试报名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含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考试报名者需要用2B铅笔在指定地方上填涂准考证号,并在答卷卡上作答。在考试试题本或其他地方作答一律无效。

(二)申论

考试报名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含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考试报名者需要用2B铅笔在指定地方上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卡指定地方上作答。在非指定地方作答或用铅笔作答一律无效。

文章来源:http://bm.scs.gov.cn/pp/gkweb/core/web/ui/business/article/articledetail.html?ArticleId=8a81f6d183d42bf301840440f03d017bid=0000000062b7b2b60162bccd55ec0006eid=0000000062b7b2b60162bccdd5860007

上一篇:


下一篇: